耐摩擦色牢度是指染色織物經過摩擦后的掉色程度,是考核染料對機械摩擦作用的抵抗能力,分為干態摩擦和濕態摩擦。
影響織物摩擦色牢度的因素很多,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因素。
織物表面形態的影響
由于未固著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差的主要原因,在干態條件下,對于表面粗糙或磨絨、起毛織物,堅硬如麻類織物,牛仔面料和涂料印花織物,若進行干摩擦極易將織物表面堆積的染料、涂料或其他有色物質磨下來,甚至造成部分有色纖維斷裂并形成有色微粒,使耐干摩擦色牢度進一步下降。對磨絨或起毛織物而言,織物表面的絨毛與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夾角,并不是平行的,從而使摩擦頭在做往復運動時的摩擦阻力增大,使這類織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。
織物結構的影響
關于織物結構和織物的表面形態對耐摩擦色牢度的影響,人們并未給予過多的關注。輕薄型的織物(通常都是合成纖維或絲綢類織物)的試樣表面,由于織物結構相對比較疏松,在進行干摩擦時,樣品在壓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會隨摩擦頭的運動而發生部分的滑移,從而使摩擦阻力增大,且摩擦效率提高。但在進行濕摩擦時,情況則與纖維素纖維不同。
活性染料化學結構的影響
用活性染料染色的纖維素纖維織物在進行耐濕摩擦色牢度實驗時,引起顏色轉移的因素主要有兩個:一是水溶性的染料在摩擦時被轉移到了摩擦織物上,使原樣褪色并使摩擦布沾色;二是部分染色的纖維在摩擦時發生斷裂,形成微小的有色纖維顆粒并被轉移到摩擦織物上,造成沾色。因此,可能影響活性染料耐濕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有:活性染料自身的結構與特性;織物的性質;前處理效果、布面破損及表面光潔度等;染色工藝及染色后皂洗的效果;織物染色后的固色處理效果;染色織物后整理的影響等。
柔軟劑的影響
通過柔軟整理提高活性染料印花色牢度。柔軟劑具有潤滑作用,可降低摩擦系數,從而防止染料脫落。陽離子型柔軟劑還可和陰離子型染料形成色淀,染料不易脫落。同時,色淀使染料溶解度下降,可改善濕摩擦牢度。但具有親水性基團的柔軟劑不利于濕摩擦牢度的提高。在生產實踐過程中,可以通過使用固色劑來封閉染料的水溶性基團,控制成品色布的布面pH值,去除浮色,提高織物的平滑程度,從而提高織物的耐濕摩擦牢度。得當的前段預烘可以避免染料“泳移”。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堿劑用量、汽蒸時間、水洗的方式、充分的皂洗等,前兩者與染料的水解程度緊密相關,后兩者與染品浮色直接有關。